全市平台注册志愿者数量近54万、志愿服务队伍达2400余支、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400万小时……从一个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到跨越千里的生命营救,从“绿丝带”飘扬的送考路到“凤彩熠熠”的品牌矩阵,这一切都展示着银川市志愿服务发展的繁荣气象,彰显着这个城市的大爱与担当。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站在三月的春风里回望,这座西北之城正以志愿服务精神为笔,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品牌筑基 擦亮志愿服务的“塞上名片”
近年来,银川市以“品牌化”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矩阵,让“志愿红”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2024年12月,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凤凰展翼”为意象,发布“志愿银川·凤彩熠熠”品牌,这一品牌迅速成为全市志愿行动的旗帜与图腾。品牌发布后,各领域纷纷响应,以“凤彩熠熠”为依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凤彩熠熠 医路同行”卫生健康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品牌化建设不仅凝聚了专业的志愿力量,更让服务精准化对接民生需求。
“黄河绿装”环保团队守护母亲河碧水长流,“电烛亮心灯”志愿服务项目帮扶视障人群,“暖冬行动”温暖了春运时期旅人的归家路,“王兰花”式社区志愿服务品牌遍地开花,还有“送你一朵小红花”“抱抱团”等品牌项目,让志愿服务既有高度更显温度。
这些志愿服务项目如同一颗颗种子,在银川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着力打造更多具有首府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举办更多优秀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更多元、更专业、更精细的志愿服务需求。
机制赋能 构建志愿服务的“四梁八柱”
制度如基,机制如柱。银川市在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志愿服务“碎片化”难题,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专业培育,为志愿事业注入持久动能。
近年来,银川市聚焦聚力志愿服务品牌化特色化、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出台评选表彰、项目管理等系列政策,完善星级评定、奖惩制度等配套措施,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24年,40个成员单位着力塑造首府市域志愿服务品牌和创建社区“王兰花”式基层志愿服务品牌,扩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供给,大力发展“互助式”“菜单式”“点单式”志愿服务,同时,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力度,推动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制度搭建出框架,志愿者也在文明的新风中勇于开拓与尝试。
兴庆区大新镇银横社区等许多社区将志愿服务与积分兑换有机融合,推行积分奖励模式,用“小积分”换出“大文明”;兴庆区新华街街道裕民社区集结商户,在爱心服务“益”起来项目中打造爱心联盟;在党建引领下,外卖员、快递员也成为了社区志愿者;“随手拍”等服务为居民带来诸多便利……
群体共育 书写全民参与的“温暖答卷”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银川市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源于市民群众的参与和传承、项目的孕育和成熟。
在“寒冬送温暖,萤火送爱心”志愿活动中,杨佳琪、何锦烨两位青少年志愿者了解到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村民仇良生家里的情况后,当场将身上所有的零花钱掏出来,各自捐献了100元善款。仇良生这位孤寡老人说:“谢谢这两个娃儿,心里暖得很!”
数据显示,全市志愿者中既有80岁的“银发巡逻队”成员,也有12岁的“红领巾小河长”。
为了提升全市志愿服务水平,银川市多次举办志愿服务骨干成员能力提升班、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研修班、志愿服务工作能力进阶培训班等讲堂,带动了整个志愿者群体的成长。
此外,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同样激发着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银川市第四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全市429家单位、爱心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踊跃报名参加?!靶腋A槲洹惫恍沧ㄏ摺ⅰ袄侠钏道怼钡鹘馐业扔判阒驹阜裣钅课嗳颂峁┝私杓桶裱?。
实效为证 绽放民生至上的“幸福之花”
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志愿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志愿服务成效的直接展示。银川市的志愿服务活动紧贴市民需求,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为构建和谐之城贡献了重要力量。
每年高考期间,“绿丝带”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就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4年高考期间,3000余名志愿者,2500辆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踊跃参与“绿丝带”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志愿者还贴心地准备了考试用品、饮用水等,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帮助。这一活动不仅解决了考生的实际困难,也传递了城市的温暖。
2024年10月,银川市积极协调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着力争取“百场义诊进基层”健康筛查项目。在银川考察期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考察组通过现场义诊、协调药物、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转院手术,成功挽救一名诊断为存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生命,完成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每年冬天,在银川市的高铁站、汽车站里就会出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候车室、检票口、自助售票区、出站口等关键点位,都有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行李搬运、重点帮扶等服务。在2025年的“暖冬行动”中,这些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2万小时,服务旅客10万人次。
回顾银川市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志愿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成果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担当。如今的银川,志愿服务的微光汇聚,璀璨的光芒照耀着这座城市。
传递温暖
“热心肠”变“领路人”
在银川有这样一个人,他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这个人就是谢双义。
谢双义身兼数职,他是银川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会长、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也是李俊镇雷锋文化展览馆名誉馆长。
“我最初并不知道志愿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在平时开出租车时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就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008年,谢双义偶然通过“志愿银川”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自此,帮助他人就成了谢双义生命中不曾间断的事。
2012年,他发起“爱心送考”活动,连续12年为考生提供接送服务?!鞍乃涂肌贝幼畛醯?0辆出租车发展到2024年的2500辆出租车、网约车等,累计出动车辆近13万次,接送考生13万余人次。
2016年,他注册了银川市学雷锋服务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32万余人次,受助群众超过103万人次。
十余年来,谢双义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并时刻以雷锋为榜样,不图回报?!笆贝5谑彀闹泄蠊娴赖履7丁薄靶抡鞒萄Ю追嬷驹刚哂判愦啡恕钡戎诙嗳儆坪哦际嵌运嗄旮冻龅娜峡?。
值得一提的是,谢双义还是一名实打实的“雷锋迷”,在得知永宁县李俊镇打造了雷锋文化展览馆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雷锋像章、塑像、书籍等都捐赠到这里。
在谢双义看来,雷锋一直是自己学习的好榜样,这些藏品放在雷锋纪念馆比放在自己家更有意义?!跋M苡懈嗟娜死吹秸饫锔惺芾追婢?!也希望社会上能涌现出更多‘雷锋’,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毙凰逅?。
奉献14年
90后志愿者续写“雷锋日记”
杨小明是灵武市马家滩镇的干部,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的负责人。
小学时,杨小明就经常去敬老院陪伴和帮助老人,非典时期,他主动承担为全校师生消毒的重任。这个1992年出生的农家孩子或许不曾想到,那时单纯的善举,会成为他“雷锋日记”的前传与扉页。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样的信念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轨迹。2011年,杨小明踏入宁夏大学,创立了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也开启了他公益之路的新篇章,杨小明的“雷锋日记”开始落笔书写。
面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困境,他积极奔走,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 微爱伴你走”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与29所小学合作,开展上千次,让知识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点燃;“租住区一对一”义务辅导活动长期帮扶学生千余人次,解决了孩子周末无人照料和辅导学习的难题。敬老院工作人员随口说了一句:“这里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庆祝过生日。”他便开始为老人举行生日聚会,为他们留下了许多晚年珍贵的回忆……
2015年大学毕业后,杨小明响应号召,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如今,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已发展壮大,招募志愿者超10万人,建立400余家长期志愿服务基地,累计开展活动超1.92万次,参与志愿者62万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118万小时。
如今,在乡镇工作的他依然坚守初心,利用节假日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从校园到基层,14年的时光,杨小明用爱与奉献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日记”,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传递温暖。
桑榆未晚
“老师傅”发挥余热践初心
在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翔园社区,有这样一支由一群老年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老师傅”志愿服务队。队员平均年龄75岁,大家发挥余热、互帮互助,以“银发力量”书写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动人篇章。
“老师傅”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10月,队伍的发起人是如今已76岁的刘玉田同志,他是一名退役军人。队伍成立之前,燕翔园社区党委书记杨岚和刘玉田考虑到社区居民绝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子女在油田一线工作,便从老退伍军人中集结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修理工、理发师、水暖工、医生……组成了“老师傅”志愿服务队,大家走街串巷,干起了志愿服务的“营生”。一传十、十传百,“老师傅”志愿服务队很快就家喻户晓,目前已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25人。
六载时光,“老师傅”志愿服务队成果累累:磨菜刀9000余把、便民理发8000余人次、修理自行车300余辆,赢得周边6个社区、3万多名居民的信赖。此外,“老师傅”志愿服务队还斩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第七届宁夏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老师傅”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刘玉田也坚持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他202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23年成为宁夏首位“最美拥军人物”,这些荣誉就是最好的见证。
如今,“老师傅”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300余名居民受其感召加入志愿行列,形成“低龄助高龄”的互助生态,绘就了“老有所为”的生动画卷。
记者手记
以志愿精神为笔 书写崭新篇章
黄河九曲,终向东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银川市的志愿服务事业正如江河般波澜壮阔,奔涌向前。从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百花齐放,从品牌矩阵的精心打造到凡人善举的温暖传递,这座西北之城正以志愿精神为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着大美银川 和谐之城的崭新篇章。当3月5日的春风吹过塞上大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雷锋精神的传承,更是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不懈追求。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2025 www.bjlifespring.com.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