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张奶奶正和一群5岁的小朋友腌制腊八蒜,6岁的小萱萱听耿爷爷讲述老银川的故事,3岁半的思思坐在焦阿姨身旁学习中国结打圈圈……4月16日,记者走进兴庆区景墨家园A区,金色阳光幼儿园的童谣声与金色阳光颐养院的二胡曲交织成一首和谐动人的旋律,银发与童音交叠、“育儿焦虑”与“养老孤独”碰撞,一幕幕温情故事在景墨社区上演,一老一小“互嵌式”美好生活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传统观念中,养老院和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景墨社区大胆创新,将金色阳光幼儿园与颐养院相邻而建,让两个群体自然相遇,实现5分钟的时间交际圈,从物理距离上缩短了代际隔阂。和煦阳光照射下,老人们在长廊晒太阳、做手工、锻炼身体,孩子们在草坪嬉戏、做游戏、学种植,两代人通过“园艺课堂”“节日联欢”等活动自然互动,在“共享乐园”里既保障了各自独立空间,又创造了代际交流的“空间互嵌”。
在这里,稚嫩童声与爽朗笑声交织成歌,幼儿园开设“爷爷奶奶故事会”,老人们向孩童讲述红色历史;养老院邀请幼师带领孩子为老人表演节目,大家一起做手工、玩游戏,缓解老人内心孤独感;身体硬朗的老人参与幼儿园“护学岗”。
课程共享、资源整合、信息互通、服务互嵌,景墨社区依托“我们的节日”“我为居民办实事”“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活动60余次,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生活场景,让“夕阳”与“朝阳”双向奔赴,实现“双倍幸福”。正如社区党委书记汪莉所说:“当5岁孩童搂着82岁老人的脖子说悄悄话时,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温情,更是整个社区蓬勃的生命力?!?/p>
“孩子们叫我‘向日葵爷爷’,说我种的花比动画片还好看!”78岁的王大爷笑着展示他与幼儿合作完成的彩绘花盆?!巴一纳蘸乜?,比降压药还管用!”72岁的徐奶奶笑容满面。5岁的朵朵手舞足蹈地说:“李奶奶教我折纸鸢,她说我折得特别可爱!”在景墨社区,这种跨越年龄的“双向治愈”像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帮助老人重拾价值感,孩子获得隔代陪伴,家长更安心投入工作,成为最温情的“时间胶囊”。
每月的“特别生日会”更是温情满满,社区和小朋友们为老人过生日,银发与童音交织,长寿面与生日歌互相映衬,让老人们从心底感受到了暖意。月底“惊喜主题日”的儿童绘本剧表演、重阳节的原创剧目《爷爷的魔法怀表》,孩子们稚嫩的笑脸与老人慈祥的面容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
景墨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了让这一模式持续发展,社区党委牵头整合辖区银行、医院、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养老院等10余家共建单位,打造“老幼服务联盟”,组建志愿队、帮帮团,还通过“时间银行”积分制度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定期开展义诊义剪,为百余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周上门问诊,让慢性病管理“不断档”;青年党员带领老人体验智能设备,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社区志愿者走进养老院进行集中养老认证。
“景墨社区打破‘养老院的高墙’与‘幼儿园的围栏’,创新打造‘空间互嵌+服务共享+情感共生’模式,实现代际资源循环,让‘一老一小’通过长期互动建立亲密关系,共筑温暖家园,暮年与童年在相互滋养中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温暖注脚。”景墨社区党委书记汪莉说,“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不是物理空间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精细化设计,让代际差异转化为互补优势,让服务对象同时成为服务供给者,构建出温暖自洽的社区命运共同体。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2025 www.bjlifespring.com.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