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见字如晤”曾是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兴庆区八一社区,退役军人杨治安,至今还保留着父亲在世时写给他的书信,并将信中的谆谆教诲化为了毕生追求。
“从青年从军到成家立业,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父亲严厉的教诲,提点我时刻保持向上向善的精神?!被匾浯鞘赖母盖?,杨治安眼中饱含敬意。
他拿出一本精美的画册书刊,封面上一对夫妇身着简衣,布料质感粗砺、颜色暗沉,头顶泛旧的帽子似是多年劳作的“伴侣”。略显憨态的笑容透露出照片定格时的局促,却也将那份农户独有的质朴彰显得淋漓尽致,他们就是杨治安的父亲、母亲。和书中翻印出的泛黄书信对比,很难相信那些字迹工整、书法精湛、言语丰厚的书信出自这位质朴的农民父亲。
“儿时读信只觉得是一种生活上琐碎的交流,再看时顿觉父亲的高尚,每一句都是谆谆教诲,精神的指引。”杨治安感慨。为了纪念父亲,他将书信翻印成册,给儿女看,给孙子讲。而他自己,在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也拿起笔,继续在网络空间“站岗放哨”。
“我们家最多的就是书?!崩习榱跷木甑髻W呃壬?,四个简陋的铁皮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穿过走廊,一间被书籍“填满”的屋子更是令初到者一声惊讶。窗台上、桌子上、地下,一摞摞书籍堆砌如山,只有正中央空出了半张桌子,这便是杨治安的创作“天地”。每天“埋”于书海,杨治安大量研读党史期刊、时事政治,写下了数篇评论佳作,定期发表于求是网、光明网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宣传员”。
“你改变不了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去影响周围的人,发挥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更多人能有向上向善的‘精气神儿’?!毖钪伟灿锲岫ā?021年,杨治安家庭获得银川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手握证书,他感慨,“这就是‘家书’的力量?!?/p>